下载APP 天气预报
事业激励人才 人才成就事业
时间:2021-10-16 来源:百姓资讯网

今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超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破解了开花植物识别本物种花粉而拒绝其他物种花粉的根本原因,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李超于2016年获得华东师大“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双百计划)”支持,在生命科学学院组建独立课题组,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团队就实现了重大突破。

这只是华东师大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华东师大坚持人才强校,扎实推进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持续加强,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围绕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正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制度,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一流大学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说。

引育并举,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培养和集聚优秀人才是高校肩负的使命,华东师大牢固树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水平的领军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通过设立特聘教授、实施“双百计划”“晨晖学者计划”等举措,精准引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十三五”期间支持人数超过600人次;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42人次,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75人次;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85人次;“双百计划”入选者212人次。

“十三五”期间,华东师大共引进两院院士(含双聘)8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4人次。高端人才的加盟形成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氛围,引领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化水平提升走向了新的台阶。

同时,华东师大通过实施并提升再造“新双百计划”“准聘副高”“晨晖学者”等校内人才计划,对接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和学校各学科发展及队伍建设需求,揽蓄并举,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形成人才成长梯队。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正逐渐成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武海斌是学校最早从海外引进的国家级青年人才之一,同时入选“双百计划”紫江优秀青年学者。学校积极为其搭建事业发展平台,提供培育土壤。近几年该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两次以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科学》杂志正刊发文,武海斌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中文系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工作氛围为我个人的学术发展提供了相当出色的条件,我也与其他人文社科院系的同事展开了许多富有启迪的交流。”“双百计划”紫江青年学者、中文系教授金雯告诉记者,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学校鼓励符合条件的文科类“双百计划”引进者同时申报海内外公开招聘解决职称聘任问题。进校不到两年,金雯入选教育部青年人才计划。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华东师大日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发展工作机制逐渐显现出强大的效应,学校在国家及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评选中不断取得新突破,专职科研队伍总量较“十三五”初期涨了2倍多,尤其是博士后人才队伍,在2020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学校参评的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优良率达到92%。

多元评价,设立不唯数量形式的“代表作制”

优秀的人才引进来后,如何用好用活,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在引进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华东师大持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努力构建评价科学、分类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促进各学科教师多通道全面发展。

2015年,华东师大设立“代表作制”,在教师评价中摒弃对成果数量和形式的片面要求,突出“代表性成果”。在各领域高度认可的国际性奖项、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者决策咨询报告、创造性地解决学界长期关注的难点问题等,只要是各专业领域认可的创新性成果、突出贡献,都可以作为职称晋升的代表性成果。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有5名青年教师通过“代表作制”轨道晋升高级职称,他们晋升时均未满40岁,其中4人未满36岁。

2020年,青年教师刘博在顶级国际数学期刊发表一篇长达69页的论文,解决了数学指标理论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是世界上首次应用微分K理论这个由物理背景驱动的数学理论来解决几何界用纯粹几何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界乃至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今年年初,留校担任青年研究员仅仅一年多的刘博,因这一项成果破格晋升为教授。

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从首任校长孟宪承提出“高师应当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提高科学水平出发,向综合大学看齐”,到如今学校发布促进“卓越学术”与“卓越育人”互为驱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院校,华东师大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为民族复兴广聚英才,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

学高为师,人正为范。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志人才砥砺报国之志,在选人用人上勇于创新,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呵护。

1979年,时任党委书记施平发动教职工民主推荐教师担任副校长,民主推荐校领导在当时全国高校中属于首创。1953年,时任党委书记胡友庭大胆起用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他当时推荐提拔的大学生干部袁运开,26年后成长为物理系主任,经民主推荐选举后被教育部任命为副校长。

为了解决外语师资问题,1979年,华东师大首开先河地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公开招聘外语教学及翻译人员。这种面向社会开放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在当时属于“破天荒”之举。优秀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健全的工作机制,更需要宽松的成长环境。华东师大善于识才、尊重人才,在人才选用方面尊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评价,也充分尊重人才自然成长的规律,这就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人才擢升传统和群星闪耀的一流学术团队。

近年来学校还探索推进“准聘—长聘”制度,建立人才评价退出机制,激励教师发展动力;推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制度,建立教师荣誉体系,调动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性;科学定编设岗,优化师资队伍宏观调控机制,激发二级单位活力;不断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全面推进“卓越激励计划”,持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